各院系团委:
根据团中央和团市委相关文件要求,我校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2016年同济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思路
注重思想引领,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服务活动将立德育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暑期实践工作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家发展战略,践行学科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奉献社会,担当起社会责任,将个人发展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
以“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为理念,不断拓展社会实践的形式和领域,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社会建设发展作出贡献。在“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使每一位学生经过实践的熏陶以后,具有“扎实基础、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国际视野、社会责任”五方面综合特质,实现我校“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导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愿景。
二、活动内容
各团队自主选择实践项目,内容不限。活动有以下类别予以考虑:
A.“共筑梦,谋发展”——“一带一路”沿线调研专项实践
鼓励大学生团队深入到“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围绕当地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展开实地调研,通过研究分析,助力地区发展建设,以地方为中心促进国家间文化交流,共就命运共同体。
该专项充分鼓励港澳台学生及留学生参与,同中国学生充分开展交流合作,增进国家间理解,助力地区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
B.“创新扶贫,践行友善”——精准扶贫专项实践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此专项鼓励各学院组织专业学生团队深入农村基层,进行教育帮扶、科教支农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通过创新实践方法,丰富实践渠道,助推城乡发展一体化、提升农村文化科技卫生公共服务水平,从而达到“精准扶贫、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目标。
C.“青青筑梦,爱心护航”——爱心学校专项实践
围绕“儿童教育”这一关键词,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知识储备与技能优势,进入到全国各地暑期中开设的“爱心学校”,深入到国家偏远地区,进行专业知识、音乐艺术或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教育帮扶,为教师资源匮乏地区提供一定支教力。
同时要求团队就教育资源分配、教育模式、特殊教育、城市发展建设等当地问题展开调查和研究,为改善中国偏远地区教育落后状况贡献同济力量。
校团委将从中选拔优秀实践项目,对之进行指导孵化,并推荐参与远洋地产“探海者”大学生社会实践奖的评选。
D.“聚焦申城发展,把握时代脉搏”——上海城市建设与运行调研专项实践
依托同济大学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鼓励实践团队聚焦上海城市发展,围绕城市建设与运行展开调研活动,发现与解决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城市问题,为上海市的城市环境、医疗服务、创新创业平台等多方面现状建言献策。
校团委将从中选拔优秀实践项目,对之进行指导孵化,并推荐参与“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的评选。
E.“传承文化,助力家乡”——点赞家乡发展大学生返乡专项实践
以假期返乡为契机,鼓励大学生围绕身边小事,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项社会实践活动,为家乡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助力家乡建设和发展。
鼓励各申报团队对同一选题进行跨时段、跨方向的实践调研,从而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累积知识与经验,在对家乡发展进行进阶式实践的同时,丰富团队的实践成果。
F.“同行逐梦路,共济少年时”——回母校宣讲专项实践
由团队自主申报,组成“同济继承者”志愿团队赴全国各地母校开展“同行逐梦路,共济少年时”主题宣讲活动,感恩回馈母校,同时介绍同济,宣传同济的光辉历史、传扬同济的优秀成果、介绍同济的育人计划、分享同济的校园文化,让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全面地认识同济、关注同济,搭建起母校与同济的沟通桥梁。
G.其他类实践活动
除以上实践专项外,鼓励学生团队聚焦社会细微之处,创新选题设计,丰富实践方式,以独特的视角去认识国情、服务社会,并从中增长才干、培养能力,以自己的理解开展别具一格的实践活动。
三、工作要求
1、各学院(系)要充分认识组织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形成学校团委统筹协调,院系团委组织实施和责任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体系,上下联动,协同推进。注重将社会实践与学生自身、社会、国家发展相结合,加强选题方向、调研方法、成果总结等多方面指导工作。同时,需特别重视实践团队特别是赴外省市实践团队的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安全教育意识,确保参与师生的人身安全。
2、积极整合资源,进一步强化多学科交叉优势,完善实践育人体系,通过网络平台、现实平台双向同步运营,实现“跨学科、跨年级”自由组队,扩大学生参与面。
3、各学院(系)需进行院(系)内项目答辩,按照学院(系)内总项目的20%定为A级(申请校级重点团队),25%定为B级,35%为C级,20%定为D级。被定为A级的项目将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校级重点团队答辩,经费给予适当倾斜。“‘点赞’家乡发展”专项实践由校团委统一评级。
4、各学院(系)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大众传媒和校园媒体等进行信息报送,在活动的策划、动员、实施、总结等各个阶段进行宣传和互动参与,加强活动中优秀个人和团队的宣传报道,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整体宣传赢得最大的传播效益。
校团委官方网站:http://youth.tongji.edu.cn
“青春同济”官方微博平台:http://weibo.com/tjyouth
“青春同济”官方微信订阅号:qctjwx
请各学院于5月8日之前将《附件一:2016年同济大学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团队申报表》、《附件二:2016年同济大学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项目申报汇总表》电子版材料发送至校团委实践部邮箱(shijianbu@163.com),《附件二:2016年同济大学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三:2016年同济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员安全责任书》纸质版材料递交至大学生活动中心308室,以便后期汇总活动情况。
联络老师:沈 嘉 电 话:65983697
联络同学:吴梦晓 电 话:13002191615
陈佳男 电 话:15900916395
附:
1、同济大学2016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申报表
2、同济大学2016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汇总表
3、同济大学2016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员安全责任书
共青团同济大学委员会
2016年4月14日
附件1:
附件1:同济大学2016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申报
附件2:
附件2:同济大学2016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汇总表
附件3:
附件3:同济大学2016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员安全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