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返回
“拥抱·新时代”系列讲座——“徐磊青与空间规划之道”在校举行
  发表时间:2018-05-14  阅读次数:

     2018年5月10日,同济大学学生会学术与文化促进部举办的《空间规划之道:抵抗孤独、冷漠和不平等》学术讲座圆满结束。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Architectural Science Review》编委、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城乡特色学术委员会委员徐磊青教授担任此次讲座的主讲人,三百多名来自不同学院、行业的师生及社会人士参加了本场讲座。

图二

    随着经济、改革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已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人民生活不断地得到改善。国家也仍在尽力而行,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发展的过程中,城市更新、城市修复,渐渐成为了人们无可避免的问题,各地出台相关社会治理、基层建设的文件,各街道进行持续整治,人们也纷纷于不同的方面进行讨论。本次活动中,徐磊青教授便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与丰富的研究经历从空间规划的角度向我们分享了从孤独、冷漠和不平等之中修复城市之道。首先,徐磊请教授以生活化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如今城市的模样,并巧妙地将城市人心理健康和心智功能与现今的居住方式、城市特点有机结合,清晰地向我们阐述了其中的关联。其次,徐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城市双修地空间规划应对方式。鼓励社会连结的设计方式,肯定了公共空间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允许个体表达,能够驾驭所处的环境基于地方性发展和规划的重要性。

     同时,徐磊青教授通过互动引发了听众关于包容性、“有温度”城市的思考,并给予实例,展示了各方面对于城市修复所做出的努力,如:政府与社会组织培育社区,公益组织建设的高线之友与公园,自下而上的社会力量营造场所等。在讲座期间,徐教授还根据同学们所求,讲述了自己关于天际线的看法与观点,并从客观的角度辩证地分析了拆违天际线的利弊,解答了同学们的困惑。讲座结束后,徐磊青教授与现场听众进行了亲切互动,对现场听众提出的“如今城市的发展方向”等问题做出了解答,并与部分听众进行了更加深刻的探讨与交流。最后,讲座在徐教授“建设有同情心、更加温暖与平等的城市”的号召与观众热烈的掌声中圆满地落下了帷幕。

     本次讲座是同济大学学术与文化促进部就当今时代的热点问题推出的精彩讲座,旨在响应国家建设、发展与完善城市,改善人民生活的号召,激发广大群众对城市发展及修复更深层次的思考。同济大学学术与文化促进部也将继续紧跟时代的步伐,通过一系列高质量的学术文化活动为校园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