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创业谷第一次举办投资推介会,有个项目一举夺得100万的天使投资,前不久,这个项目已经建厂开工,即将进行二轮融资,大刀阔斧着改变当今中国锂电产业。这就是同济创业谷第六期创新创业项目,上海革鑫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一家以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摸索纳米技术为主要业务的高新技术公司,其核心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锂电池能量密度,推动中国锂电产业发展。刚刚斩获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宋庆龄基金会举办的中国创翼大赛全国总决赛第一名。上海革鑫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飞浪纳米团队,负责人则是来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郑灵浪。
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主办的“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于10月17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以“共圆中国梦、青春创未来”为主题,参赛对象为年满18周岁但不超过40周岁的境内高校青年学生、社会青年、港澳台青年以及海外留学青年。本次大赛分8大赛区,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从同济“技术狗”到“全国第一”
郑灵浪,作为一位实实在在的同济技术狗,来自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3年,郑灵浪本科即将毕业,当时,他的同学要么忙着学业,要么忙着实习,他却选择了创业。他和几个大学同学合作组建“飞浪纳米”团队,主要从事硅纳米颗粒的制备。使用气相法制备硅纳米颗粒,改善生产设备实现低成本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包括计算模拟气相法制备硅纳米颗粒技术、纳米颗粒收集系统设计技术以及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技术。
2015年,郑灵浪来到同济创业谷,成为第六期创新创业项目,并注册公司——上海革鑫纳米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团队已获得5项国家专利。“科班出生”也成为这个项目最大的标签。团队展现出极高的科研水平,具有对高质量硅纳米颗粒技术的完全知识产权,极高的技术壁垒,其技术能以 200g/h 的产量制备高质量硅纳米颗粒,能显著克服目前市场硅在锂电池负极应用上易粉化膨胀的障碍,大幅度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推动中国锂电产业发展。经过人员重组后,现如今已经拥有了一个7个人的主创团队,初具规模。公司筹集资金120万人民币用于研发、公司注册、工厂筹建,同时第二轮融资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

从“单打独斗”到“通力合作”
说起走入创业谷的缘由,郑灵浪说,一开始觉得来创业谷可以获得资金支持,没想到真正收获的是一个团队。创业过程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单打独斗。在被问及创业原因,郑灵浪说创业离不开志同道合“创友”们的通力合作——通过一些创业联盟或者创业夏令营结交的老乡,平常的一些了解再加上项目的整合和呈现,便一拍即合,化梦想为现实。
机会总是留给大风大浪中的弄潮儿,自身的科研优势和创业谷的创业氛围,二者相互配合,使这株幼苗得以发芽成长,不断壮大。郑灵浪在创业的初期,也出现过一些棘手的问题,创业谷的小伙伴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碰头,一起商讨解决办法,在导师一对一的个性定制化的服务下,最终化险为夷。说到这一点,浪浪君满是感动,他说创业谷就像一个家,从“活动消息通知”到“投资推介会中的资金支持”都让他觉得贴心,每一次有点突破,总希望赶紧告诉创业谷的小伙伴,希望以后企业成熟了,也要经常回创业谷看看。
取得全国大奖的他也并没有满足,而是一直致力于纳米技术的精确性研究,希望最终可以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而说到后续的发展前景。浪浪君又害羞的低下了头,他说:“什么成绩都还没做出来,现在谈是不是太浮夸,像吹牛啊”。但其实,个中难题,酸甜苦辣。
现在的革鑫纳米,核心团队博士后2人,博士3人,均为复旦、交通、同济、浙大、南京大学等名牌高校综合型人才,对硅纳米颗粒用于锂电池负极技术有着深入的研究,目前可使添加量达60%,远高于市场上的5%-10%,能够大大提高锂电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和延长电池寿命。

纵横结合,建立“纳米材料”平台
创业大船不是一帆风顺,郑灵浪也坦言创业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不管是前期设备的出图、制作、搭建,还是后期的投产生产。“可是遇到实际预期不一样的挫折时,不能想着放弃,而要坚持!”郑灵浪说道。攻坚克难也离不了社会上一些力量,不论是该领域的专家、学者,还是创业谷,都给予团队以一定的支持,获得了一些辅助性信息,整合之后,在巨人的基础上,再进行自身的一个尝试,总结一条最可能优化的方法。而这也是同济人一直以来实干求是的探索精神与独特气质。
谈及项目团队未来的规划,飞浪团队确定了横向上和纵向上两条路线的发展方式——横向上,团队的工艺设备能做具有优势的纳米材料,不仅是针对硅,同时还针对其他的一些纳米材料。做一个专业全面、有技术支撑和技术售后的纳米材料的一站式平台。纵向上,选取其中几个点的纳米材料,进行应用拉伸,使纳米材料能够普及为社会提供服务,锂电池能够为生活中的续航不足等问题提供一个真正的解决途径。
创业者矢心创业,并为之努力着。同济创业谷,陪伴这个时代最有梦想的你。同济创业谷将与微谱集团、微谱蒲公英孵化器强强联手,集结超过40家投资机构的资深投资人带着“钞票”来赴约,吸引专业孵化器、创业园区管理人带着“合同”来谈判;为新材料、环保、生物医药等专业领域、资金需求30万至200万的“金种子”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梦想腾飞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