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返回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一行赴创业谷考察
  发表时间:2016-03-25  阅读次数:

    2016年3月17日上午,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校友一行至同济创业谷考察,校党委副书记马锦明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考察。

校团委负责人就同济创业谷建设思路、功能空间、项目孵化、校地合作、社会资源对接、学校资源匹配等方面的内容做了全面介绍。目前,同济创业谷积极与区域政府、社会企业共同探索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发展的政策,完善服务,建立创新创业政策服务特区。遵循“北上、南下、西进、落地”的原则,在四川成都建立同济创业谷西部基地,分别在龙泉驿区和天府新区建立众创空间;与大连、深圳等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创业谷校外基地,实现创业谷校外“一基地多园区”的规划目标,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动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和资金落地,帮助具有同济元素的创新创业项目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小格式0

    考察中,黄新初与创业谷内的创新创业项目团队亲切交流。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8届硕士毕业生张文标创立的同臣环保,今年的战略计划是立足四川要进入中国西部市场;上海伊尔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莉也在交谈中表示,四川是他们公司一直渴望开拓的市场,创业谷“一基地多园区”战略的是他们难得的推广契机。毕业于汽车学院的谭轩霖,则将四川看作是自己的汽车财经全媒体平台进一步探索的重要阵地。川籍回乡创业的快乐小领袖国际儿童教育中心总经理赵晓璐,则希望母校和四川能有更多互动,将上海优质的资源引入四川;易物设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候启,则是典型的从四川到上海创业的代表,专门为中小企业解决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难题,从创业谷开始,实现着自己的创业梦。考察团一行还品尝了由同济创业谷师生团队创建的“一公里咖啡”,并给与了高度赞赏。

vdvlrz31i2xuogz

    黄新初对同济创业谷建设以来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他强调,坐落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的“国际青年众创空间”作为“同济创业谷西部基地”一基地多园区的组成部分是同济大学与四川省签署省校战略合作协议以来第一个落地项目,得到了双方的大力支持,更是双方深入合作的平台与基地。当前,成都正面临着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等重大历史机遇,发展的前景极其广阔、任务也极其艰巨,希望同济大学在新能源汽车、建筑、规划、交通、环境等优势学科领域,向成都定向转移和孵化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培育形成一批业态高端、市场广阔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和企业;深入推进校地协同创新,将成都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西南创新创业“核心增长极”。成都将竭尽所能地做好各项保障,努力提供最优良的环境和最优质的服务。

小格式1

小格式2

    下一阶段,同济创业谷西部基地——成都龙泉“国际青年众创空间”即将启用,同济大学四川校友会成立的专业运营公司进行管理;地方政府将提供六千余平米的办公空间、补贴运营经费、配套投资基金予以支持;同济大学将引入覆盖汽车、环境工程、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优势领域的导师和项目进驻;成都龙泉“国际青年众创空间”将成为“同济师生、同济校友、同济亲友、同济知友”事业起航的平台,更是成都打造“西南经济中心”有利支撑。

    据悉,运营至今创业谷累计共吸引来自全校28个院系超过650个具有“市场性、前瞻性、学科交叉性”的项目进行申报,先后共签约入驻项目团队183个,其中42个项目团队通过创业谷的培育进入实体运营,吸引社会投资总计超过3300万,吸引社会投资超过4000万;推动成立同济创客联盟,发挥同济学科优势,调动政府和社会的力量,搭建平台,吸引来自社会各界的投资人、孵化器、科研院所、项目团队、专业教师等方面的资源,通过整合技术力量、资本力量、创业导师、市场资源为“创客”服务;将大学生创业和学生学业发展、学生就业质量提升和校友事业发展结合起来,形成“四业联动”。打造“项目带教、陪伴式辅导”的创新创业导师新模式,与校内学院及微软、甲骨文、山屿海集团等社会企业合作聘请创新创业导师74位,提出“与导师的15条约定”,要求每个导师拥有实际的创新创业项目在创业谷中发布,带领没有自主项目的学生,通过完成企业真实项目帮助学生或团队成长,实现导师和项目的共同成长。实现“一谷多馆”,聚焦不同业态,在嘉定校区开设同济创业谷嘉定校区分馆,与虹口区政府合作建立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领域主题馆,服务不同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项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