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返回
在西部土地上磨砺成长——同济大学2015西部志愿者首月工作纪实
  发表时间:2015-09-25  阅读次数:

    2015年八月下旬,我校21名志愿者分赴西藏、青海、新疆、四川李庄、云南元谋、云南云龙和甘肃定西各地开展为期一年的西部志愿工作。

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志愿者们从同济大学走到了西部土地,从在校学生成为肩负教育重任的支教老师,克服了新环境带来的种种挑战,对西部土地和孩子们也产生了深深的牵挂。

 

困难挑战不会停,不惧阳光太炽烈

(吕东方  人文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赴西藏省日喀则市团委青少科工作)

“困难,有,挑战,也不会停,但是有这么蓝的天,有这么多喜欢冲你笑的人,何惧阳光太炽烈。”

吕东方七月底到达西藏日喀则市,被分配在日喀则市团委青少科,从事志愿者和当地学校的相关工作。

初到西藏,有些考验是吕东方早已料到的,比如高原反应和气候不同引发身体的不适,而有些事情却跟他最初的想象不同。“但这并不代表在西藏的志愿生活让人失望,”他说,“困难的永远只是环境,只要有一群可爱的人,生活总是开心的。真的回忆起这一个多月的经历,似乎只有总让人眯着眼睛的阳光,美到窒息的远山白云,路旁冲你微笑的藏族同胞……”

1

来之前就对西藏的种种传说充满好奇,“护路时,一位藏族大叔拎着青稞酒来找我聊天,用生涩的汉语给我讲对面山上一座残庙的传说。”这一刻我才逐渐有了和这片亲切而又神秘的土地融为一体的感觉。

2

最初的一个月里印象最深的时刻至今还历历在目,许多考上名校的藏族学生来交通知书,面带羞涩。陪办公室的阿佳审查材料忙到深夜,阿佳说,“认真点,也许少了这五千块钱奖学金,他们就失掉了这次求学的机会。”这一幕,让我对这些藏区的孩子们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责任,因为我明白,我希望能帮他们见见外面的世界,希望能再看见他们眼里对未来的渴望闪闪发光。

 

不辜负这片土地上的孩子,努力成为真正合格的老师

(史英娜  物理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  赴青海省景阳镇中心学校任教)

   

3

91日,史英娜如约来到了支教学校——景阳镇中心学校。来之前,对目的地“心心念念,期待已久”;到之后,激动又忐忑。为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而激动,也因为怕自己这个新老师教不好学生而忐忑。

史英娜对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走上讲台的经历记忆犹新,“不夸张地说,走进班级的那一刻紧张得连心跳都听得到。随着和同学们熟悉了,就慢慢放下了紧张感,一节课很快就充实的过去了。”

   在这最初的一个月里,史英娜渐渐习惯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开始的时候,穿着休闲装,背着双肩包,扎着马尾辫的我走在学生堆里毫无违和感,真心得想要融入这个大集体,也喜欢这种能和学生贴的很近的感觉。但是一周下来从课堂上和很多老师的交流中我发现既然是老师就应该有一种老师姿态,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感是有必要的。”

“自己离一个真正优秀的老师还有一段距离,我不畏惧这里带来的一切挑战,我想做的,我关心的,只是怎么样才能成为真正优秀的老师,不辜负自己对这片土地的期待,也不辜负这片土地上可爱的孩子们。”

 

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值得被尊重

(第17届研究生支教团甘肃分团    赴福台中学任教)

2015827日,黄圣洁和其他三位同学正式踏上了支教的征途,走进了中国马铃薯之乡——甘肃定西。他们全员参与辅导福台中学高三偏科生英语以及担任高一、高二全年级研究性课题指导教师。此外,他们还担任了学校各类课外活动的摄影师并为福中制作微电影系列。

这些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鲜又不同的,既要适应崭新的环境,也要为学生薄弱的基础而操心,黄同学说:“这里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是相同的,每天晚修时间校园里都是认真看书的学生。”

41

第一个教师节里,可爱的学生也为新老师们准备了礼物,“看到学生为我们送上的教师节祝福,我作为人民教师的使命感愈发强烈,现在的我已经没有刚来时的不安和胆怯,对教学工作充满了热情,每一天都充满挑战和期待。我想用这一年有限的时间帮助这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在任何地方,对于知识的渴望都应该得到尊重。”

 

同舟共济团结一心,扎根云龙坚定向前

(第17届研究生支教团云南分团   赴云龙中学任教)

初到云龙,路上的滚石和塌方并没有减弱支教团的热情,尤其当他们看到团结中学外“同舟共济团结一心”的横幅之后,更是拧成了一股绳,坚定得继续向前走去。

初来支教的时候困难重重,实际教学,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一时间有点令人无所适从。支教团成员何高明同学担任了体育老师的职务,任务是教会学生们新的广播体操。“来支教之前,我实在是没有想到会教体育,更没想到会再学一门新的广播体操。”可是,老师不会在学生面前毕竟是很丢脸的事情,于是每天早晨,他都在全体老师的目视下一动一动地学习广播体操,学会了再去教学生。

   

5

与此同时,对每个人来说支教过程也是充满了很多忘不了的瞬间:第一节课教学生们齐唱Twinkle Stars;同学们在鼓励下勇敢站上讲台竞选班干部;给同学们展示同济大学风景时,他们憧憬的眼神;查寝时男生邀请他留下一起睡时的好笑……

当问及之后的计划时,何高明同学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初来石龙看见同舟共济横幅那一刻,内心产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会一直扎根我们的心中,珍惜每一个瞬间,牢记心中的责任,教好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十年浓浓支教情,同济李庄一家人

(第17届研究生支教团四川分团   赴李庄中学任教)

同济与李庄的故事,从抗战期间开始。被迫内迁的同济收到李庄“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的电文,这十六个字掷地有声,代表着古镇李庄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同济,于是从那一刻起八年,同济与李庄休戚与共。

回到李庄,不难感到处处都是同济的味道。面朝长江春暖花开的是同济大道,川流不息人流不断的是同济广场,白肉细腻红油麻辣的是同济饭店,随处可知听闻即惠的是同济支教团。刚从同济校园的怀抱中走出,置身在同济的第二故乡李庄,仿佛从来没有离开,但却踏上了新的征程。

2006年起,同济每年甄选学生前往李庄进行支教工作。恰逢2015年第十年支教团工作的开始,十周年纪念活动近期举行,于是前九届的学长姐们齐聚李庄。或是多年未归,或是经常返回,或是刚刚离开,亦或是最近才至,十届圆满的一起回家,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感情。

我校派出志愿者参与西部计划和支教团工作已有十几年的历史,这一光荣传统得以形成的基础正是每位志愿者一点一滴的进步和日复一日的努力。在这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21位志愿者们克服新环境中的种种挑战,怀揣着对西部土地的满腔热情,以己之力彰显 “胸怀天下”的同济情怀!

6

 

 

                                                                    共青团同济大学委员会

                                                                          2015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