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同济大学 “卓越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的科创沙龙活动如期在彰武路校区同济大学创业谷进行,本次沙龙吸引了来自四平路校区、嘉定校区以及沪北校区近百位学生到场交流。
本次科创沙龙旨在分享与交流参加“挑战杯”以及各种科技竞赛的体会与心得,为参加本届“卓越杯”的同学答疑解惑、指点迷津,活动邀请到了前两届在“挑战杯”全国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团队成员,他们分别是来自医学院的康乐和祁小龙、建筑与城规学院的胡鸿远和陈海粟、汽车学院的骆威和丁晓宇、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戴晓晴。这七位学长学姐均在挑战杯上取得过优异的成绩,体现了我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
本次沙龙分两个环节进行,首先是各位学长学姐的自我介绍以及自己在参加“挑战杯”以及其他科技竞赛时的心得体会和收获。来自医学院的祁小龙学长可以算是科技创新方面的佼佼者,除了在第十三届“挑战杯”中荣获国家三等奖之外,还获得过“第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被评为“2013上海市大学生年度人物”,他在科技创新方面实在是拥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本次“卓越杯”,祁小龙学长又有一个项目进入了第三轮评审。正如几位学长学姐所介绍的,一个项目只有真正是自己花时间花精力做出来的才会给自己锻炼,如果单纯只是别人的作品也不会取得多好的成绩,只有自己尽心尽力的去做,才是对科技创新最好的锻炼。
在七位学长学姐精彩的介绍之后,紧接着是现场问答环节。几位学长就展区的布置,现场的临场发挥,视频的制作等等和大家进行了互动和分享。浓浓的科创氛围使得在场的同学认真的聆听和思考,大家的提问络绎不绝,两个小时很快的过去了。在提问环节后很多同学依旧舍不得离开,都十分珍惜此次与科创前辈的近距离交流。
为进一步培养同济大学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科技能力和学术精神,积极引导广大学生投身科技实践活动,同济大学于2014年9月启动开展首届“卓越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竞赛旨在促进形成校内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蓄水池”,聚集、遴选、培育同济大学高水平的大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自大赛启动开始,共吸引700多人参加,组建了168个参赛项目团队,经过两轮的激烈角逐,来自23个学院的40多支大学生科创团队脱颖而出。
接下来,“卓越杯”将在3至5月份再进行两轮校内评审,逐级增加竞赛难度,并在校内终审时采用作品现场展示与问辩相结合的方式。本次“卓越杯”将评选出“同济大学年度十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其中的优秀项目将有机会代表同济大学参加第十四届“挑战杯”上海市及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校力求以“卓越杯”为载体,打造同济大学最高层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为每一个同济学子提供创新创造、追求卓越、展现自我,实现梦想的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