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点灯
——“实践归来话成长”同济大学社会实践优秀项目回顾(一)
作者: 王子秋 彭程
项目:《指尖下的光明——基于上海市市区盲人出行状况的触摸地图制作与推广方案》
获奖情况:第六届“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特等奖
上海的夏天,湿湿热热的,让人烦躁。而在2014的这个夏天里,我们感受到的却是不一样的心情:我们去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去艺林盲人按摩店,去盲童学校,去浦东图书馆,去上海图书馆,去“在黑暗中对话”公司,几乎走遍了所有上海市盲人可能聚集较多的地方,去拍摄纪录片拍摄微电影,去设计制作触摸地图,一遍遍地试验修改。这么多的努力都是为了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这群生活在没有光的世界里的人们。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如如星星灯火,能为盲人前进的路上,多增一分光明。

与一般的调研不同,在调研盲人的时候,我们不能发问卷,而是只能一对一地采访。他们每个人都很愿意倾诉他们的故事,甚至在结束访谈的时候,会对我们说一声谢谢。这个细节很触动我们。作为一个很容易被社会忽略的特殊群体,哪怕只是多了一次倾诉的机会,发言的权利,他们都心存感激。他们是多么需要社会大众多听听他们的声音,多少次被盲道上的障碍物撞得鼻青脸肿甚至骨折甚至要缝针,多少次在乘坐无障碍电梯被年轻力壮的健全人挤了出来,又有多少次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不知道车的位置而被撞伤。也正因为此,我们对于这次的暑假实践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们一定要努力不去辜负这些盲人朋友的倾诉,去告诉全社会他们的需要,同时,也通过自己的实践成果,实实在在地为他们的出行提供便捷。

与上海市盲童学校张健老师的相遇也很是偶然。在一次采访中,遇到了一个盲校学生,他提到了他们老师可能了解更多情况,只是这样的一个机缘,我们认识了张老师。可以说,是萍水相逢。但是,在整个触摸地图制作的过程中,张老师给予了我们很多很多帮助,为我们免费提供进口的微塑纸和热敏机,在暑假的休息时间里面为了我们的项目,三番两次地跑回学校给我们细致耐心的指导,为我们整个暑假实践提供建议。在这次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遇到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并不计较自己的利益得失,全心全意地奉献到对盲人的事业中,这种精神我们又是感激又是感动。
也是因为张老师,我们选择制作地铁站的触摸地图作为我们的实践落脚点。开始时,我们心中也惴惴不安。因为触摸地图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很多设计也都在探索之中。刚开始,我们也只好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再加上张健老师和很多盲人志愿者们的帮助,一遍遍地实地试验,不断地修改再试验。最终的成果虽然仍有些不足之处,不过,那些盲人朋友们的称赞和肯定已经让我们觉得这次的实践十分有意义。
项目介绍:《指尖下的光明——基于上海市市区盲人出行状况的触摸地图制作与推广方案》项目主要基于上海市盲道现状,针对盲人独立出行时所遇到一系列困难以解决方案做了调研工作,反应出盲道设施的不完善问题。负责该项目的建筑城规学院大二学生王子秋等同学们走访了多处盲人学校,在老师指导下,动手制作了一系列上海地铁站触觉地图,得到了实施方地铁站处较高的评价与认可,方案的受益者盲人和执行者地铁站两方都表示愿意促进方案的推进与发展。该项目由于选题新颖,收到了文汇报、青年报、上海电视台等多个媒体的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