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返回
同济大学2014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简报第二期
  发表时间:2014-07-30  阅读次数:

心系中华复兴梦,躬行时代新担当

同济大学2014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工 作 简 报

(第2期)

 

焦点新闻

我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顺利举行

7月1日下午,2014年同济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在四平路校区逸夫楼举行。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建平,宣传部、学生处、研工部、校团委、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保卫处、招生办公室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实践团队指导教师及学生300余人参加了活动。

徐建平在出征动员中表示,期望同济学子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自觉行动,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将服务社会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在实践中建功立业,树立远大志向,掌握过硬本领,追求卓越人生。他特别叮嘱实践师生要确保安全,遵守团队的纪律。在实践活动中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尽己所能,扎实服务地方,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深入基层,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针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学科特点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加深对专业学科的理解,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把参与社会实践中激发的思想转变成地方政府决策的参考,使社会实践能形成看得见,用得着的成果。

校团委刘润介绍了今年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情况及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国家和家乡发展,一二课堂交叉联动,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工作特色。强调介绍了今年的社会实践项目中,提出“回乡社会实践”理念,开展“‘点赞’家乡发展”大学生返乡专项社会实践,以“自主申请、主题聚焦、取得实效”为主要特色,助力家乡发展。同时,今年的“新型城镇化研究”专项实践也在去年的基础上,依托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得到了更多专业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随后,暑期社会实践学生代表表演了诗朗诵《用梦想和实践浇铸信仰》,分别从“爱国”、“诚信”、“富强”、“文明”多个方面介绍了即将开展的实践项目。相关部门领导为社会实践指导教师代表颁发了聘书并为各实践团授旗。全体实践团成员共同宣誓:将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合一,践行梦想,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锤炼意志,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2014年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30周年。1984年开始,同济大学也正式开始了社会实践的征程。三十年来,我校社会实践从点上推进到面上覆盖,从学校主导到整合多方资源,通过社会实践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不断创新社会实践运作机制,打造“知行合一”平台。同济学子实践热情不断高涨,一批批同济青年,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实现着“济行天下”的理想。

今年,校团委以“心系中华复兴梦,躬行时代新担当”为主题,全校共选拔406支校级团队、3500余人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对各团队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管理,实践地点遍布皖、浙、川、滇等20余省、100多个城市乡村。为了今年社会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校团委进行了大量前期筹备工作,从今年3月开始启动社会实践的招募工作,两校区共举办16场暑期社会实践“4+1培训课堂”,经过学院推荐和评审,最后共有406个项目立项。推荐6支团队参评“三下乡”全国及市级重点团队,最终,有2支团队被评为全国重点团队,4支团队被评为市级重点团队;推荐20支团队参加第六届“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有16支团队通过选拔入围第二轮继续参与比赛;推荐19支团队参加雅居乐地产“绿色低碳•未来地标”实践活动;推荐16支团队参评远洋地产“探海者”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奖;推荐1个团队参与SONY梦想教室公益实践活动。另,有2支团队入围《青年中国行》社会实践活动全国百强,最终,1支团队入围全国20强; 有2支团队获赠“晨光出发”公益实践物资捐赠。与雅居乐地产公司在校内设立了雅居乐社会实践奖学金,与上海晨光文具合作在校内设立了晨光出发公益实践项目。

 

团队扬帆

我校大学生返乡专项社会实践网上宣传工作全面展开

“‘点赞’家乡发展”大学生返乡专项社会实践作为我校团委今年重点推进项目,随着团队招募和培训工作的结束,其网上宣传工作也进入了全面展开阶段。

今年的“‘点赞’家乡发展”大学生返乡专项社会实践网上宣传工作将在校团委实践部官方网上平台和MYouth平台两个平台联合进行,以我眼中的家乡“最”变化图片文字征集展示和团队实践动态实时更新两个内容结合展示,更好地展示本专项的团队实践成果与体悟,鼓励大学生回到家乡、感恩家乡,用自己的行动从身边小事出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我眼中的家乡“最”变化图片文字征集展示是由校团委实践部面向参与该专项的团队全体成员所开展的一项预热活动,能够更好地对外展示团队成员家乡风采的同时,也是一次帮助团队成员自身更好地回到家乡、了解家乡、帮助家乡、进行实践的全新体验与契机;而团队实践动态实时更新将会通过团队联络员的提醒,由团队成员在MYouth平台上实时上传实践照片、展示实践动态、分享实践体悟。目前,我眼中的家乡“最”变化图片文字征集展示的第一期已经形成文章即将对外公布展示,该专项的所有团队成员也将于7月10日完成MYouth平台的团队成员入驻工作。

“‘点赞’家乡发展”大学生返乡专项社会实践,本着“让大学生回家做实践”的理念,以“自主申请、主题聚焦、务求实效”为主要特色,旨在通过降低大学生做社会实践活动的门槛,鼓励更多的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同时,校团委也想要创立一个学生服务家乡发展的窗口,鼓励学生们在这个暑假,“将乡愁转化为激荡的活力,带着青春和热血重返故乡,回到家乡做奉献、提建议,助力家乡发展。”

作为本专项网上宣传的重要平台——MYouth平台,是团中央牵头搭建的一个属于社会实践人自己的网上宣传平台,该平台初衷是“为更好的服务各高校团委2014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同时结合此次实践工作,让MYouth这一全国团学新媒体平台在各高校取得更广泛的测试,据介绍,该平台目前的社会实践功能,已经能够实现全校团队的统一管理,团队内部成员的统一管理,以及全校动态的统一管理。从MYouth,本校的全部社会实践团队一览无余;点击团队主页,团队内每个成员发布的图文动态有清晰的呈现。所有图文发布操作都在手机上完成。在后台认证方面,校团委负责对团队进行认证,并可对全部动态进行审核删除。

“‘点赞’家乡发展”大学生返乡专项社会实践作为校团委重点推进的全新项目,加之MYouth平台试点的进一步推广,“‘点赞’家乡发展”大学生返乡专项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在MYouth平台上的全体入驻,更是希望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上走出一条新路,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身体力行,践行和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流一守,儿童教育牵动我心

近期,我校实践项目《流•守“双城记”——关于上海康宁小学和江西赣州于都龙溪小学的教育情况调研》经过激烈竞争,入围《青年中国行》社会实践活动全国二十强。

该实践团队的同学们将视角投向两地的留守儿童,希望通过对上海康宁小学流动农民工子女和江西赣州于都龙溪小学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的调研,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障碍,搭建他们与老师、家长交流沟通的平台,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与陪伴。

在6月底至7月上旬,该团队成员已经完成了实践的第一阶段内容:对上海康宁小学的流动农民工子女及在校教师的采访。在这一阶段中,团队成员通过问卷填写、人物访谈等方式,发现流动农民工子女这类较特殊人群的学习兴趣和关注点,将之向在校教师进行沟通与反馈,为在校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提供便利,从而帮助上海的流动儿童尽快地适应新环境;并收集在校教师的教育经验与理念,进行对社会特殊人群教育方法的实然和应然的探讨。在走访结束后,对问卷进行结果统计、对采访的音频和视频进行整理,希望整理成册,将一些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江西。

7月10日,该团队中的一名成员将前往北京参加《青年中国行》社会实践活动全国百强的培训与交流,接受专业老师的实践指导,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共同探讨和交流实践项目,了解中国社会之现状、掌握社会实践之方法,更好地进行项目的调研与分析,完成实践内容、展示实践成果。

7月18日,该团队成员将陆续出发前往江西进行第二阶段的实践内容:走访江西赣州于都龙溪小学留守儿童的家庭。该团队预计在当地将完成三项工作:与留守儿童及其家庭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内心、发现其困难、开拓其视野;与当地教师进行沟通,对当地教学资源、教学设施进行评估,将前期实践综合收获内容与学校教师进行反馈与探讨,辅助当地教师更好地走进学生内心、进行学生教育;进行一次义务支教,综合“双城”走访实践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制作教师参考手册,并开展“义务支教”付诸实践,促进课程创新、改善教学质量。

该团队心系“双城”儿童的“流•守”命运,最终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双城记”的实践,架起两地学生和教师之间沟通的无形桥梁,提高两地教师的教学质量,改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状况,提高他们的受教育水平,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绵薄之力。

青年中国行2014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由中华青年精英基金会发起、联合共青团中央主管的综合性新闻杂志《中国周刊》共同主办,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担任学术支持机构,中华青年精英交流网络承办,并由香港青联学生交流网络协办。截至2014年6月6日,“青年中国行”活动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国212所院校共计1398支团队报名申请。评审团以申报主题立意、课题社会影响、内容新颖性、实施可行性和成果形式五方面作为评选标准,最终评选出了包括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在内的全国二十强项目。

 

实践简讯

践行当下 呵护童年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享受极少的城市教育资源,生活水平也与城市人有着不小的差距,看似与城市完全不搭调的他们却是城市的一份子,他们的父母为城市的建设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他们就是农民工子女。

通过同济大学“彩虹志愿者服务大队”一个学期的志愿者活动,看到农民工子女对城市融入的渴望和对数字化生活的期待,看着小朋友们可爱而充满期待的脸庞,我们小组的同学便觉得,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尽我们所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借着暑假实践的机会,我们的项目应用而生。

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和上海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我们决定将自己的项目定为“大城小梦——上海市农民工子女教育数字化调查及城市融入分析”,旨在了解农民工子女生活数字化现状,与上海市普通小学生之间存在的差距,找出其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与改良方法。

为达到此目的,我们小组首先通过电话采访的方式,初步了解了上海市农民工子女为主的学校数字化硬件的普及情况,并选出了几所典型的学校进行深入调查。2014年5月至2014年6月,小组成员走访了杨浦区、宝山区、闵行区等4所农民工子女为主的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了解农民工子女生活数字化情况和数字化资源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的帮助,同时我们还采访了相关的老师和学校的校长,了解他们对孩子融入数字化都市的看法和面临的挑战。为了挖掘更深入的数据了解更多的情况,小组成员在未来还将对4-6个农民工家庭做相关的深度访谈。

在走访各区的学校过程中,我们零距离接触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生活,面对面的了解了这个我们未曾熟悉的群体,孩子们纯真的笑容与简陋的教学设备形成的反差在我们内心中折射出了一丝又一丝的辛酸,也强化了我们心目中呵护孩子们童年的愿望。在践行的过程中,我们学习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获得了弥足珍贵的社会经验,更深入了解了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强化了我们作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还在继续,我们也在不断努力,我相信我们“践行当下,呵护童年”的梦想会伴随着我们辛勤的汗水开花结果……

 

回母校宣讲

我校140余名“同济继承者”暑期回母校宣讲再次启程

2014年同济大学大学生暑期回母校宣讲活动于5月下旬正式启动筹备,先后开展了包括宣传、招募、报名等各项前期工作。通过校团委组织,各学院宣传报名的方式,我校于6月1日全面完成了该项活动的报名工作,并于7月2日完成了宣讲物资的发放工作,140余名“同济继承者”暑期回母校宣讲再次启程。

同济大学大学生回母校宣讲活动作为我校的特色活动,每年将定期在寒暑假进行开展,旨在搭起同济学子与母校之间的沟通桥梁,宣扬同济文化的同时,提醒大学生懂得感恩、回馈母校。

2014年我校大学生暑期回母校宣讲活动围绕“同舟母校情,济续未来时”的主题,在继续承担桥梁建设者的责任的同时,将该活动纳入了校团委实践部首次推出的重点项目“‘点赞’家乡发展”大学生返乡专项社会实践,进一步突出了该活动的“返乡”特色,加强了学校对于大学生关于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本次活动,全校共招募到52支团队,有来自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汽车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等25个学院的140余名学生报名参与。

为提供“同济继承者”更好的支持,帮助“同济继承者”更顺利地完成使命,校团委联合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为每个团队提供了同济大学宣传册、同济大学校园景点书签和同济大学推荐反馈表等宣讲物资,并为每支团队提供了保险保障,希望对“同济继承者”们在物质上给予帮助、更在精神上给予关怀,为“同济继承者”们营造一个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

 

即将出征的团队

编号

组 别

名 称

1

电信1429

调研上海各地雾霾状况——“魔都”成“雾都”?

2

电信1434

关注上海公共交通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3

电信1446

魂兮归来——揭示湘楚文化中的神鬼说

4

电信1447

《抬起头来》——针对社会问题“手机综合症”的纪实公益微电影

5

电信1448

敢问路在何方——城乡青少年人生发展差异成因分析

6

电信1453

手机应用程序使用情况调查

7

电信1454

关于青海省海东地区水污染现状的调研

8

法学1414

圆梦中国•新农村建设社会调研

9

环境1403

电子废弃物暑期调研实践

10

环境1406

厦门市自行车普及度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

11

环境1415

居民住宅区低碳生活环境调查

12

环境1417

上海部分高校快递盒回收利用情况

13

环境1422

“炎炎赤日似火烧,阵阵凉意需思考”——上海都市公共场所空调使用现状调研与改良方案设计

14

环境1423

城市一次性餐盒使用状况调研

15

机械1419

低保情况调查

16

交运1405

你好,同路人!

17

经管1407

探究“打车软件”对出租车行业资源配置的影响

18

汽车1427

大学生用眼卫生状况调研

19

人文1403

关于上海画廊经营模式的调研——以M50文化产业园区为例

20

人文1404

重返“文艺复兴”——“五角场800艺术区”调研

21

数学1401

“人常在,境久存”——厦门可持续发展政策调研

22

数学1405

青城山景区开发现状以及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

23

数学1408

港台地区数学类院系学生发展方向和专业学习情况调研

24

土木1421

旅游业对九华山发展的部分影响

25

校团委1401

留守“双城记”——关于上海某地和江西某地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的调研

26

校团委1402

“这一站走向何方”——关于上海公交车站往返站点不对称现象的调研及改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