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返回
“同舟讲坛”——纸有情,书有灵
  发表时间:2013-11-26  阅读次数:

      11月19日,由同济大学学生会学术与文化促进部主办的“同舟讲坛”迎来了一位图书设计师朱盈椿先生。他是南京书衣坊工作室设计总监,1991年考进南师大之后,22年,他一直在那里。
                                                        开卷是一种优雅的动作
      在当今这个被电子媒介快速充斥的社会,人们看书不在是翻阅而是手划,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电子书会取代纸质书。然而,朱老师却认为,正如电影没有因为电视的普及而消亡,那么,纸质书同样不会因为电子书的普及而消失。朱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几张他在法国拍摄的人们在不同地点的阅读照片。他告诉我们:“开卷是一种优雅的动作。”因而,倘若一天,纸质书不再存在,这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情。
      那么,如何能让读者在阅读纸质书时与阅读电子书的感受有所不同呢?朱老师在此特别指出:纸有感情的,它的厚薄、色彩、味道都在表露它的情感。一本书只要通过设计,它一定会有灵气。而当你翻开一本书的时候,你是否想象那是由一棵树木经千年生长,工人木浆的制造,印刷机压印的过程等等,一本纸质书蕴含了太多,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文字内容。
                                                                                慢一点生活,读一读自然这本书
      在讲座的开始,朱老师向我们展示他的工作室——一个由旧车棚改造而成的古老建筑。四周有用竹子做成的栅栏,旁边种着油菜花,墙上挂着一个由竹筒、两根树枝和几枝花设计而成的艺术品。然而,似乎有一点与整座建筑风格格格不入,那就是,在门口立着的一块“慢”的交通标志。朱老师却告诉我们,他只是想让来他工作室的每一位客户放慢一点脚步,不要急着催稿。“慢”是他一以贯之的处世哲学。“慢”不是懈怠、懒惰、消极,而是让日常生活与内心的不断碰撞。哪怕是一个星期或是一个月里,能有一天,忘掉时间,忘掉烦恼,和真正的自己好好相处,都好。
      朱老师说《蜗牛慢吞吞》的灵感来自于一天雨天。大多数人因为走得太快而忽视了身边的水洼,如果你慢一点,低下身,细细看,你会看到一只蜗牛在湖边散步!而他在制作这本书时,大胆地用前六页表现了一只蜗牛非常细微的行走变化,为的只是让读者慢一点阅读。在书出版后,有读者评论“书的前六页怎么印的是一样的”。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慢”的确是一种极为奢侈的心态。
                                                                                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请耐心等待
      在这场讲座中,朱老师为我们展示了许多他所做的案例。每一个案例几乎都有不曾重复的创意。在做《中国哲学之精神》中英文版时,朱老师认为那应该像一位老人,讲书中的内容娓娓道来,书所展现的是严肃而经典。因此这本书的设计便是一种极其简约的风格,没有插图,没有花边修饰。
      而在做《不裁》时,因为这本书是由博文编成的一本书,那如何能让读者在读书时和看电脑屏幕时产生区别就成为了设计的主要问题。为此,朱老师别出心裁的设计了裁纸刀,裁掉纸边你才能看到下一页。如果你也是一个爱书的人,一定会喜欢《不裁》那种手拿裁纸刀,裁一页读一页的感觉,喜欢那种短暂的等待和喜悦,喜欢每一页上不一样的锯齿毛边。《不裁》在2007年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
      另一本《蚁呓》则在2008年同样获此殊荣。《蚁呓》的制作花费了六年的时光。从养蚂蚁到拍摄,从观察到绘制,倾注了朱老师许多的心血,只为了讲述一只蚂蚁的故事。全书有大量的留白,那是朱老师希望能给予读者更多的空间。然而,事与愿违,这本书刚出版时,却遭到了媒体、读者的众多质疑,直至获奖,方得认可。朱老师始终怀抱着“认真做好一件事,然后耐心等待“的心态,终于收获了成功。
                                                                                只有付出行动的想法才能变成创意
      在朱老师源源不断地向我们展示着他的创意时,一个想法萌然而生——只有付出行动的想法才能变成创意。在这里不得不提及两本书,一本是《不哭》,另一本是《设计诗》。《不哭》的制作显然非常艰辛。因为这本书讲述了18个不同儿童的悲惨命运,显得过于沉重,因而,没有出版社愿意做这样的书。朱老师在这种条件下想到用废纸来制作每一页书,在书的背脊书贴上纱布,触摸着,就有一种如泣如诉的感觉。在目录页,将纸放在小雨中淋给人以一种哭泣的感觉。所有的创意都是一步步的实行中不断推进的,从创意的萌生到最终的成型是一个极困难、漫长的过程。
      而另一本《设计诗》则体现了诗词的另一种呈现形式。每一首诗都是朱老师对于日常生活的观察。例如,公交车上的窃贼,等朋友是的发困等等,生活组成了整本的诗集。而在诗的设计上,朱老师讲内容与图像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当然单单从内容上讲,我们不能称其为诗,但是,设计诗的本意就在于是是设计师写的诗。内容并不是主要的,形式是十分新颖的。
      的确,一个好的设计会给予读者一种买纸质书的冲动,而一个好的设计源于一个认真做事的态度,源于一个慢慢观察的自然心态,源于一个坚信“纸有情、书有灵”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