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我校“新型城镇化研究”暑期研究生实践服务团河南林州分队从上海出发,历经17小时的旅程于8月4日抵达河南省林州市,随即展开了为期七天的调研实践活动。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与林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座谈,与村干部、村民进行访谈,以及深入农村入户调研等,实践队成员对林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认识,并利用专业所长为林州发展献计献策。
做好准备工作,丰富知识储备量
河南林州分队由来自土木工程、物理、人文、建筑与城市规划、数学、经济管理、外语、铁道与轨道交通等学院的11位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9位指导老师共同组成。成员们充分发挥跨学科、跨年级的团队特点,优势互补、互通有无,齐心协力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自7月初开始,实践队确立例会制度——每周二及周五召开团队例会。至出发前,在一个多月的准备工作中,队员们不断讨论、完善、更新实践内容与调研任务,设计分队logo、队名、队旗与口号;完善行程安排,确定分工及进度;完成“五个十”——每人阅读10篇文献、发现10个问题、提出10条建议、召开10次例会等;探讨调研方向——新型城镇化之基础设施建设,确定调研对象并制作专项调研问卷;完成与林州市委市政府的对接工作;制作出行安全防范手册与应急预案等等。与此同时,成员们通过自我学习与相互交流,共同制作了“林州百问”与“新型城镇化百问”,丰富调研所需的知识储备。
深入林州基层,调研城镇化建设
8月5日上午,实践分队与林州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举行了同济大学河南林州新型城镇化建设座谈会,发改委、住建局、国土局、人社局、交通局、环保局、文广新局、卫生局、水务局、公路局与教体局等11个单位的负责人,以及姚村镇、河顺镇、陵阳镇三个乡镇的镇长参加座谈。各部门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林州市新型城镇化中的道路、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生态、供水供电等方面的建设情况。座谈会上,队员们根据专业知识,结合自身思考,提出了相关问题,与各部门及乡镇负责人进行互动。 8月6日,实践队成员分为五个小组,深入到姚村镇定角村、冯家口村、西丰村,河顺镇西曲阳村,以及陵阳镇北陵阳村进行实地调研。成员们与村干部及部分村民进行座谈,并入户调研;共发放问卷38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30份,采访人数近60人。在实地调研与访谈中,队员们更为深刻、细致地了解到各村镇的新型城镇化推进情况、取得的经验与存在的困难,在取得一手资料的同时,倾听村民的心声。
重回教育基地,学习红旗渠精神
林州是红旗渠的故乡,是创造这“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地方。8月7日,林州实践分队前往红旗渠学习考察。队员们在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等地认真聆听讲解,学习红旗渠的建造历史,看到现今的红旗渠水仍在滋养一方百姓和土地,感受半个世纪前林县人民“重新安排山河”的气度,无不被“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感动并深受鼓舞。 去年,同济大学党员博士团在林州建立了“同济大学研究生党员红旗渠教育基地”;今年,河南林州分队成员们再次来到“教育基地”,学习、感悟红旗渠精神。队员们在实践中学习、贯彻党中央提出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思考红旗渠精神如何在当代党建中重焕活力、如何在林州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走进林州一中,分享科技之乐趣
8月8日下午,实践分队部分成员前往林州一中进行宣讲,在介绍同济的同时,通过实地演示与现场互动,与林州一中学子分享科技乐趣。
宣讲会上,来自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张增海、冯志祥、谢青三位同学通过图片展示、道具演示等方式,为现场学生演示了变音钟、啄木鸟、聚钱箱、电光球、气凝胶等物理实验,涵盖了力学、电学、光学、声学与热学等方面的知识。来自土木工程学院的高原、吕金峰同学则组织同学们开展了一场“趣味结构大赛”,通过所提供的材料制作承重架,竞赛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与学习兴趣。
发挥专业所长,献策林州市发展
实践期间,实践分队成员们还学习考察了河南凤宝管业、林州重机集团等企业,以及人民广场工程、铁牛沟河道综合整治、龙头山公园等城建项目。其中,来自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董强同学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就人民广场工程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林州市住建局的领导进行了交流。
8月10日上午,“新型城镇化研究”暑期研究生实践服务团河南林州分队总结汇报会举行。成员们就林州新型城镇化中的供水供电、道路、医疗、教育、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建设情况,总结调研成果,分析经验,并提出建议。会上,石振明老师与考书健老师就汇报内容提出了意见与建议,并希望队员们继续完善调研成果,为“助力新型城镇化,济圆时代中国梦”做出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