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之窗 >> 正文
返回
【文汇报】义务家教,不赚钱却能双赢
  发表时间:2013-03-26  阅读次数:

  上海市杨浦区临潼四村的一幢老公房,才上小学二年级的谢琳面临“输在起跑线上”的危机:谢琳生长在单亲家庭,家境贫寒。班级里家庭条件稍好点的同学,学业有父母盯着,玩耍有父母陪着。可谢琳妈妈的文化程度不仅不足以帮助她应对小学学业,周末更是忙着赚钱养家,无暇照顾。
  一年前,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11级本科生欧炫汐走进了谢琳的家。“那时,我们学院和平凉社区结对,为社区里的孩子提供义务家教活动。”
  欧炫汐的班级里有50多名大学生,将近半数人迄今仍坚持提供义务家教。虽然费时费力又不赚钱,但学生们却发现做这份义工很带劲,因为它是种“双赢”……
  
       晾衣架上的求助纸片
  欧炫汐清晰记得第一次走进谢琳家的情景。“一间小屋子20来个平方,一家人的吃喝拉撒都在这里。一直觉得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没想到也有一些孩子生活在逼仄的环境下,亟需帮助。”欧炫汐老家在云南,家境同样贫寒。见到年幼的谢琳,同情油然而生。
  欧炫汐最难忘记谢琳妈妈向她“求助”的方式:每次去当家教老师,她总会从床头的晾衣夹子上取下几张纸片。纸片上的字很小,写得密密麻麻,都是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原来,妈妈发现谢琳的作业里有很多错误,因为无法帮助女儿解答,就依样画葫芦抄下题目。
  从接到第一张纸片开始,欧炫汐就体会到了这位单亲母亲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和无助。作为一种帮教的方式,谢琳不仅在做家教时耐心讲解,还把一些问题的答案写在纸片上,用晾衣架子夹好,供谢琳平时复习。
  
       关心,不仅在学业
  每周做一次义务家教,补习和路上的交通时间动辄用去一个下午或者晚上,可在欧炫汐班上,很多参加义务家教的同学都觉得,这份差事纵然很苦,但很值。
  张露凝也是参加义务家教的学生。她说,大学里有不少同学把家教当赚零花钱的兼职,上完课就走,即便发现有的孩子厌学,甚至有心理问题,根本无动于衷。
  但在平凉社区开展志愿活动,由于帮扶对象都是贫困子弟,这让同济国关学院的同学们感受到了别样的责任。“我们发现,比学业更需要关心的,是孩子们的心灵。有的小孩明显因为家庭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自卑。”张露凝告诉记者,为了解决家教对象遭遇的种种问题,在很多同学的寝室里,很多个夜晚的睡前卧谈变成了“教研会”——大家把各自做家教时遇到的棘手问题拿出来讲,相互讨论、支招。
  
       小善举激发大情怀
  眼下,欧炫汐正和同学们策划一次特殊的义务家教活动:带社区里的孩子一起出去玩一次。
  “虽然学习很重要,但这些孩子更需要交朋友、融入社区。”欧炫汐告诉记者,在社区里做家教,接触的孩子虽然都是“苦孩子”,但每个人的遭遇都不同:有人来自单亲家庭;有人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也有的孩子是农民工子女,感觉与同样在公办小学读书的上海小囡有差异,闷闷不乐。
  目前,同济国关学院2011级的一些学生已结合从事义务家教的经历,以“隐形的翅膀——高校社工关爱农民工行动模式探索”为主题开展课题调研。
  前期调研结果显示,生活在大城市的农民工子女成长很容易出现“天花板效应”:一方面渴望融入城市、渴望向上流动;另一方面会因为种种环境因素自我放弃,甚至成为“街角青年”。
  “在社区当义务家教只是小小的善举,可以说毫不起眼。但大学生们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责任。”同济国关学院青年教师陈竞说,公益活动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实践机会,激发了大学生们的担当意识、服务社会意识,甚至唤起了他们通过实际行动改变他人命运的想法,而这正是当前的大学教育所无法实现的。 (本报记者 樊丽萍)

http://wenhui.news365.com.cn/ewenhui/whb/html/2013-03/26/content_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