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返回
我校研究生支教团在各服务地取得成果
  发表时间:2014-06-03  阅读次数:

     近日,从四川宜宾李庄传来好消息,由同济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组织开设的李庄中学首届“艺考班”在四川省艺术统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播音表演班与编导班30个学生共有17个通过了省外招生分数线,编导班更是达到了86%的过线率!

     本届同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中有两名当年参加过艺术联考的学生,分别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李芊芊和影视表演专业的孙涛。在支教服务开始之前,两位同学便萌生了开设“艺考班”的想法。到达服务地李庄中学之后,李芊芊和孙涛便向李庄中学马校长提交了关于设立“艺考班”的方案。马校长听后非常开心,赞扬了支教团对于李庄中学学生教育工作的认真态度和创新精神。

     李庄中学首届艺考班分为播音主持和编导两个班级,招收的学生面向李庄中学高三学生。有兴趣、意向的学生在通过面试后便会进入艺考班学习。从2013年9月到2014年1月,不到半年的学习之路其实并不平坦。面对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们,两位支教老师边学边教,找资料和书籍补充自己,同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更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学生讲解。在学生学习艺术课程的同时关心他们的文化课学习。第一届艺考班承受着质疑、压力和期待,但支教团的成员们没有退却,他们以执着的信念、满腔的热情、无私的付出,最终交出的令人满意的答卷。支教团成员李芊芊说“这不仅仅是一份教学工作,它更像是点燃了一盏灯火,在这个从未涉及过领域为学生和老师们点亮了新的希望”。

     远在千里之外的彩云之南,支教团同学在云南元谋县开创了具有深远意义的“青年讲坛”,在该地引起反响。该讲坛立足元谋青年学生的基本情况、围绕元谋青年学生的基本需求而开展。讲坛分为“个人奋斗”、“科技前沿”、“艺术人生”、“面向社会”等多个版块。旨在利用支教团成员所学的知识,再结合自身的独特经历来和元谋的青年学生分享自己的思想和感悟,促进他们的成长。截至目前,“青年讲坛”已开展了四次活动,受到了当地老师和学生的热烈欢迎和许多好评。

     在前几届支教团的基础上,云南支教团的成员继续深化元谋县“七彩小屋”的工作,在争取到安利集团的一万元活动基金后,积极联系元马镇中学。在之前的基础上追加了天文望远镜、建筑建模材料等一系列素质教育拓展设备“七彩小屋”关爱留守学生的志愿活动也在筹备之中,已经策划了“心愿卡”等多个关爱项目,后期将逐步实施。此外,云南支教团的老师们还积极参与到元谋一中的校园建设当中,除了基础教学任务外,余鹏辉和江俊杰还承担了元谋一中的校报编辑,心里咨询室,道德教育等多项工作。同时,还首次在元谋一中创立了科技创新社团,并计划再创立文学编辑社团,丰富了元谋一中同学们的第二课堂内容。

     自2002年9月,同济大学第一批青年辅导员远赴甘肃定西进行支教,至今已有12年的服务历史,与定西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从2013年起,同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第一次前往定西进行支教服务。甘肃定西支教团的同学们在支教期间,除了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之外,还针对高二学生开设了一门新的课程《通用技术》,并以此开展了教学实验。老师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同济大学土木建筑方面的专业强项,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将《通用技术》的实验课内容确定为桁架桥结构模型的制作。支教团成员们循循善诱,鼓励同学们自己改进模型,并教给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华路中学举办了首届结构模型制作展示,共有8个班级共计530余名学生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自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出征半年多以来,支教团成员们按照团中央、同济大学和支教服务地所在学校的要求,不断创新支教服务内容、提升支教服务质量;始终发扬“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了同济在当地一张最好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