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面试、培训和队内选拔的层层筛选,同济大学“新型城镇化研究”2013年暑期研究生社会实践服务团广东梅州分队最终确定了11位队员,分别来自于土木工程、社会学、环境工程、经济管理、设计学、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等多个专业,组成了一支文理工多学科交融的队伍。
厉兵秣马备计划 万无一失保出征
确定好队员之后,梅州分队在积极参加培训的同时,还在出征之前多次召开队内会议和讨论沙龙,队员们交流思想、碰撞智慧,为实践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多次的小组会议,梅州分队在出征之前便完成了调研子课题的充实和细化、调研和访谈提纲的罗列、行程安排的初步方案、出行指导手册的制定、报告提纲的大体思路以及相关物品的采购等各项准备工作。在指导老师李娜的带领下,梅州分队于7月24日下午从上海出发,历经20多个小时,于7月25日中午抵达梅州。
领导娓娓道规划 队员致志探出路
7月26日至7月31日,在梅州市委组织部的组织和协调下,梅州分队与梅州地区相关政府部门领导分别召开了5场新型城镇化建设座谈会,从市、县、镇3个层级整体上把握梅州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需迫切解决的难题,并针对户籍制度改革、医疗保障、教育、就业、住房安置、环境卫生改造、古村落开发利用及保护等问题与当地政府做了深入交流与探讨。梅州市城乡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管理委员会、梅县和梅县南口镇政府等各部门领导分别参加了座谈会。
26日上午,梅州市城乡规划局领导从总体定位、主体功能区建设、城乡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及产业规划重点、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以及国家级历史名镇名村保护等方面介绍了梅州地区城镇化建设总体概况。下午,住建局钟韶英总工程师介绍了住建局、城乡规划局、城市综合管理局、国土资源局及环保局的历史由来及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主要职能,并就梅州“八山一水一分田”资源基础、“一核两轴三组团”城乡规划及建筑规划与设计谈了对新型城镇化的理解。29日上午,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管理委员会谢小康副主任详细介绍了梅州的“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以及文化旅游产业规划布局,强调梅州文化旅游“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的发展理念,指出全力打造“梅州文化旅游特区”是未来梅州文化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与目标。最后,实践团成员与管委会领导就梅州如何结合山区区位及文化旅游资源走出当地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做了深度交流。29日下午至31号,实践团成员分别走访了梅县住建局、雁洋镇政府和南口镇政府,就梅县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县、区、镇、村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通过5次座谈会及对相关部门领导、群众的采访,队员们对梅州城镇化建设的现状有了更深入的把握,为后续的实地调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调研园区读文化 走访居民听心声
在梅期间,分队共深入走访了3县(区)5镇。7月27日,梅州分队一行在兴宁市组织部部长和工业园区负责人的带领下,前往兴宁市,对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进行实地参观调研,了解了整个园区的长远规划,询问了如何解决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工业园区工人和周边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了他们实际情况和相关需求。后又在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李洁之将军故居慈恩庐,观摩了其对客家文化的传承以及特色乡村度假区的发展远景。28日,梅州分队来到了客天下旅游产业园进行参观学习,深入体验了客家文化的巨大魅力,了解了当地政府对文化旅游特色景区的重视,以及为积极振兴旅游业发展所作的各方面努力。30日,梅州分队又来到梅县雁洋镇和梅江区三角镇,深入当地居民、商户、卫生院等进行大规模问卷调研,从他们的反馈中得知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以及当地环境卫生、水电供应、土地征用等亟待改进之处。31日,分队去到南口镇侨乡村和城北镇黄留村,在与南口镇镇政府领导简短座谈之后,继续进行村民问卷及访谈调研,并参观了麓湖山文化产业园区及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南华又庐。 通过这些调研走访,梅州分队的队员们加深了对梅州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认识,也深入基层倾听了当地居民的心声。
博观约取叙成果 抛砖引玉献良言
8月1日下午,梅州市委市政府在梅州市委党校报告厅召开了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暑期实践汇报座谈会,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的4支调研和挂职的队伍分别向当地政府做了汇报。同济大学“新型城镇化研究”2013年暑期研究生社会实践服务团梅州分队的汇报立足于新型城镇化的主题,针对当地特色着重关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汇报在总结此次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向当地政府阐述了队员们对于新型城镇化的理解和思考,总结了梅州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面临的挑战、存在的市县区战略定位、人才外流和“三产”缺乏联动等问题和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从旅游景观群建设、幸福导向型产业和精致高效农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和具体的案例借鉴。汇报得到了当地政府的一致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