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榜样的力量 >> 正文
返回
杨冰:愿做“星星之火” 奉献青春正能量——2020年同济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事迹巡礼
  发表时间:2020-04-26  阅读次数:

  【事迹简介】杨冰,男,汉族,1992年5月生,共青团员,现为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019级海洋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本科期间热衷公益,累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50余学时;积极拓展爱好,任职吉他协会乐队部长;积极开展体育锻炼,随学院足球队屡获名次。本科毕业后参军入伍,赴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展示出中国维和军人的良好形象,得到了友军和广大官兵的高度评价。重返校园后,任班级班长,并被选为入党积极分子。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向武汉捐款600余元,组织向家乡所在街道捐赠生活用品共计148件,5000余斤。2月6日起,志愿服务于市西街道疫情防控舆情宣传专班,累计在岗400余小时,累计拍摄编辑各类素材4.08G,在各级报刊媒体发表稿件20余篇。

 

  杨冰,男,共青团员,山东滨州人,2019级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班长,师从傅强教授,研究储层地质。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陆军某旅。2017年选拔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六批赴黎维和建筑工兵分队,赴黎巴嫩执行国际维和任务。服役期间获联合国维持和平勋章、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司令嘉奖、旅嘉奖、军事训练先进个人等荣誉。
在公益活动中,他是优秀志愿者,多次赴曲阳二中、同济小学、深海探索馆等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舞台上,他是乐队主唱,任职吉他协会乐队部长,多次组织参与高校、商业演出;在运动场上,他作为学院足球队主力多次参赛,屡获佳绩。本科毕业后,他携笔从戎投身军旅,用满腔热血点燃青春梦想,用脊梁守护世界和平安宁。褪去迷彩,回到校园,他甘于平凡,为同学们默默服务;疫情当前,他挺身而出,以“星星之火”,照亮疫情阴霾下的天空。他就是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019级硕士班班长,杨冰。

一、“好男儿就是要当兵”

  2016年,杨冰毕业于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随后携笔从戎,参军入伍。作为一名大学生士兵,入伍动机总是被人质疑,但他永远都说“好男儿就是要当兵!”,依法服兵役是每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不需要其他动机,也容不得半点质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新兵训练阶段,由于年龄较大,体能渐渐与十七八岁的战友们拉开了距离。但他绝不认输,咬紧牙关也要赶上来,跑步跑不动,就绑着沙袋跑、拖着轮胎跑;手榴弹投不中,就一箱一箱地练;单杠拉不住,就用背包绳把自己吊在单杠上……每一滴汗水都没有白流,他顺利通过新兵考核,其中理论学习、基础体能、实弹射击等科目均为优秀。
  新训结束后,杨冰入选了所在集团军外事骨干英语集训队。顺利结业后,他报名赴黎维和,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进入了维和集训队。维和集训比新兵训练更加严酷,训练强度更大,专业要求更高,还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从维和集训开始,杨冰也得以展现自己的特长,在军营里发挥更大的价值。每天除了高强度的维和技能训练,他还担任集训队的英语教员,通常只能在晚上熄灯后利用休息时间备课,加上一些其他的文职工作,晚上半夜睡觉,白天高强度训练,成了集训期间的常态。尽管很苦很累,但想着之后的某一天自己能远赴万里之外维护和平,又给了杨冰莫大的动力。
  2017年5月,杨冰与战友们远赴地中海,踏上了维和之旅。建筑工兵分队点多面广,经常多个点位同时展开任务,而队里的翻译非常有限,英语流利的杨冰主动站出来,担任“编外翻译”。他凭借良好的翻译和沟通能力,多次代表中国建筑工兵分队与外军负责人协商施工事宜,确保了任务圆满完成,他纯正流利的英语、专业精准的翻译和落落大方的谈吐,也给外军留下了深刻印象。不论是在施工点,还是在营区内,杨冰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联黎部队和当地民众来营区运送给养、寻医问诊、检修装备,都是由杨冰全程伴随翻译。
  维和期间,除了执行维和任务外,杨冰也充分发挥自己各项优势特长,执裁联黎部队足球赛、乒乓球赛,荣获最佳裁判员称号;担当记者,撰写稿件,拍摄视频;组建合唱队,丰富官兵业余生活;参与组建乐队、锣鼓队,在各项大型文化活动中传播中国文化……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杨冰和战友们遇到过地雷,亲历了武装交火,目睹了叙以两国的空战。但在危险面前他们没有退缩,克服重重困难,依然完成了各项维和任务。在维和生涯里,杨冰政治立场坚定,严守外事纪律,工作认真负责,专业素质过硬,标准意识较高,展示出中国维和军人的良好形象,得到了联合国、联黎司令部、友军和广大官兵的高度评价。付出就一定有回报,维和期间,他荣获联合国维持和平勋章、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司令特别嘉奖、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工程处长嘉奖。返回祖国后,他荣立集团军政治部集体三等功,旅嘉奖,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使命勋章,75204部队铜质奖章,荣获“军事训练先进个人”称号。

二、“我就为大家跑好腿,服好务”

  退役后,杨冰积极备考,以综合成绩第二名的成绩录取为同济大学2019级海洋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重返校园。在新生班委竞选时,杨冰说,“我没有什么特长,对学校比较熟,而且跑得还挺快的,我就希望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为大家跑好腿,服好务!”他以他的诚恳被推选为班长。教务信息汇总、兵役信息登记、高等讲堂签到、就业联络指导各项工作他都干得井井有条,参加同济大学班长论坛,他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在生活上,无论是电脑坏了不知道该去哪里修,还是火车票优惠卡不能顺利写入,都能在他这里得到最准确有效的信息和帮助。
  在学习中,杨冰克服退伍复学后的各种不适应,努力学习,专心科研。自律规划时间,保障科研进度;保持与导师、同学的积极沟通,多元讨论,拓展思维。硕士第一学期各科成绩均在80分以上,完成了第一个科研项目的开题工作,一篇论文待投,并展开了新课题的调研。
  高校历来是思想的前沿阵地,各种文化和思潮在这里汇聚碰撞。杨冰在嘈杂纷乱的声音中不忘初心,坚守信念,砥砺前行。在学院“青年与海”主题活动中,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同学们阐述祖国的和平安宁是多么来之不易,与大家分享一名青年该有的坚定信念与使命担当,号召同学们朝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做有梦想有担当的青年大学生。
  在学习中,在工作上,在生活里。他走的每一步都被老师们看在眼里,他做的每件事都被同学们记在心上。在支部大会上被高票推选为入党积极分子,是同学们对他最大的肯定,他说“只要大家对我的工作满意就好,我就为大家跑好腿,服好务,当好同学们的“老大哥”!”。

三、“我一定能顶上”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有无数白衣天使逆流而上,留下了最美的逆行背影;也有众多志愿者在岗位默默坚守,以“星星之火”,为我们照亮阴霾。杨冰,就是志愿者的一员。
  疫情刚刚爆发,杨冰就主动联系,及时了解班里湖北籍同学的情况,并督促大家认真登记动态信息。同时伸出援手,累计向武汉疫区捐款捐物六百余元。家乡街道发现确诊病例后,杨冰积极组织物资采买,将各类物资148件5000余斤交付所在街道,用于抗击疫情。
杨冰所居住的滨城区市西街道,地域宽广、户籍人口多、流动人口多、老旧小区多、商户多,有1例确诊患者,多名密切接触者,还有196名武汉迁移史人员,情况复杂,疫情防控压力大,人员严重短缺。2月6日一早,杨冰主动到街道请战,“我叫杨冰,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同济大学的研究生,希望能在咱街道做一名志愿者,现在人手紧缺,我一定能顶上!”经过街道核实相关情况后,他当天下午就穿上绿马甲,义无反顾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成为市西街道疫情防控舆情宣传专班的一员。
  在社区、村居,慰问养老机构、看望流浪老人都有他的身影;在门店、农田,农户春耕复产、企业商户复工开业都有他的脚步……发布通知、编辑通告、接受物资、新闻采写,他用镜头记录每一位“逆行者”的担当,他用笔触彰显每一名市西人的初心。
自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来,杨冰累计在岗近500小时,拍摄编辑各类素材5.16G,在齐鲁晚报齐鲁网等刊物及融媒体平台发表稿件二十余篇,以勤奋踏实的工作态度和全面灵巧的专业素养,为疫情下的宣传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他说:“平常时刻看作为,危难关头看担当。越是困难时刻,越能见证守望相助的真情;越是紧要关头,越要凝聚同舟共济的力量。尽管不能像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一样冲到前线,但是希望能在基层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奉献青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