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榜样的力量 >> 正文
返回
郑彧豪:心系家国情怀,梦圆滇西山城——2018年同济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
  发表时间:2018-05-03  阅读次数:

:心系家国情怀,梦圆滇西山城

 

所在单位:党委组织部

出生年月:19909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职称:

获奖情况:

同济大学军训优秀随训教官

同济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云龙县优秀扶贫工作队队员

 

个人事迹:

他从校园走到田间,从上海来到滇西,他用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坚持不懈的工作作风,征服了那坐山、那片土地、那些人。在那里,梦想之花悄然绽放。他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他能力卓著、态度积极,他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用汗水与执着,书写新时代的华美篇章。

微信图片_20180507135139

一、勇于挑战,敢于吃苦

20139月,郑豪老师从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毕业后留校担任本科生辅导员,20143月由同济大学学生处选派赴甘肃省通渭县进行为期近半年的挂职和支教工作,从此,农业、农村、农民事业就闯进了他的生活,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成了他的关注热点。20156月,听到学校选派人员到滇西贫困村村任第一书记的挂职消息,郑豪老师就主动提交了挂职申请,站出来听从组织挑选。

二、实干兴村,科教济世

当时年仅26岁的郑豪老师初到村内便获得了一个昵称——“娃娃书记”。“听村上的阿叔们讲:我来之前,他们都以为从上海是要来个什么样的大人物呢,结果到我来了一看,原来是个‘小娃娃’。”身为“90后”的郑豪老师踌躇满志地来到天池村,对村民们的称谓感到温馨有趣,却也在心里暗暗地较上了劲儿:“小娃娃”也要给村带来些变化!

天池村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西北30里的深山区,距上海2800公里,平均海拔2050米,全村国土面积12.4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5%,接近98%的面积都是山地,有12个村民组、510余户、1270余人,其中有71户贫困户,共223人。天池村是典型的白族村落,村内五百七十余户村民,几乎都是白族,日常的都是用白族话对话,作为汉族的郑豪老师在这里反倒成了“少数民族”。

为了能够迅速融入村民的生活,郑豪老师没事就在村子挨家挨户的转悠,见到老乡就聊上几句,看见农活就过去帮忙。靠着两条腿,背着饼干,郑豪老师花了一个半月把整个村12个自然村组全跑遍了,不光学习了基本的白族对话,更把整个村每户的情况摸个大概,汇总了村内各家各户的基本信息、致贫原因等数据。“这样哪家几个孩子,几个老人,有啥样的困难,需要啥帮助,打开Excel就一目了然了。”

扶贫数据库有了,但如何使用又成为了问题。村里的干部们大多不会使用计算机,即使想要调用数据库里的工作内容,但一到电脑屏幕面前就束手无策。“我的挂职时间很有限,不能让这项工作在我走了之后就失去了连贯性。”郑豪老师决心为村干部们进行计算机培训。

豪老师的想法获得了镇上领导的大力支持,并提出希望能把培训范围扩大镇下属九村一社区的干部。于是,在县一中的电教室里,郑豪老师为在场50余名村干部讲解了WordExcel和微信的基本用法,并建立了用于镇村干部沟通的微信群。后来,郑豪老师又跑遍九村一社区,到村内再次进行讲解和培训。

豪老师积极联系和对接各种资源,开展了“您的小举动,孩子童年大不同”系列活动:通过网络众筹模式,在网上众筹平台发起了为村内小学捐款购买课桌椅的项目,为村上的孩子们筹集了3万余元的课桌椅和过冬物资。开展同济大学“圆梦计划”,把收集到的村内小朋友们的“梦想”清单展示在同济大学校园,孩子们的一个个“梦想”在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热心认领中得到实现;联系校友资源,募集4000多元助学资金,资助村内家庭困难孩子完成学业。

三、创新谋共富,才智得人心

天池村是全县有名的核桃产区,核桃品质好,产量大。可在大山里的好东西,却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每年丰收的泡核桃都面临着销售难的困境。

了解到这一情况,郑豪老师积极向校内反馈了村内核桃销路困难的问题,马上便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将这个问题作为开展对口帮扶的具体工作进行,并最终确定由校工会牵头,以职工福利的形式,采购天池村优质泡核桃15,000斤,助力天池村的脱贫攻坚工作。粗算下来,这一笔就可以帮着村上带来三十多万的收入。

除工会采购外,郑豪老师还借助销的机会组织村民建立了天池村林果产业合作社和天池泡核桃的网上销售平台,这样即使足不出户,通过扫取二维码内容,也可以在网上进行购买,既实现了线上线下的统筹销售,又检验了市场对天池泡核桃的认可度,为下一年的销售打下了基础。

几周后,760箱包装精致的天池核桃便开赴上海、奔赴同济。

后来,郑豪老师看到村里老人看病难,就积极协调县医院到村为村民进行免费体检;看到村民遇到果树防病虫害的难题,就联系上海交大的专家服务到村、服务到果园,开展防病虫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看到村里公共设施建设还有资金缺口,就联系社会资源,为村里定向募集10万元的捐赠资金。

一件件小事,一件件实事,让郑豪老师赢得了上级党委政府和村内群众的认可,连续两年获得了云龙县优秀扶贫工作队员和天池村“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主要事迹先后被县、市、校等各级相关媒体报道,采访片段在20171月央视13套新闻频道播出。

原本的“娃娃书记”也逐渐成长为能为一方百姓谋发展,话未来的村支书。

20168月份,在原先任期到期的情况下,郑豪老师又主动申请延长了自己的驻村任期。“挂职时间如白驹过隙,原先的任期转眼就到了,但总感觉自己在村上还有工作和事情没做完,也更是希望自己能在这有限的挂职时间里真正在天池村这片热土沉下去,扎进去,心里装着更多人,为天池村的老百姓再多做那么几件实事。”

   而正如郑豪老师在自己挂职微信公众号上写的一样:每个人,只要愿意沉下心做事情,不管在哪里,都可以成为一颗根扎得深、脚站得住的山涧草。无论何时,当他细致认真投身工作时,他都会记得在遥远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天池村,他曾是一个“娃娃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