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团市委副书记刘刚来到我校附属同济医院,对援滇志愿者、同济医院耳鼻咽喉科医生李少辉进行慰问,并对我校志愿者工作给予了肯定和高度评价。附属同济医院党委书记于莹、党委副书记高原及校团委负责人参加慰问。
刘刚副书记代表共青团上海市委对我校附属医院大力支持团市委工作,支持志愿者赴滇服务接力计划表示感谢。刘刚指出,对口帮扶云南,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上海的光荣任务,“上海青年志愿者赴滇服务接力计划”是团市委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开展十五年来,同济大学积极参与,形成了具有同济大学精神传统与鲜明特色的志愿者工作。他说,李少辉同志听从组织的召唤,克服个人和家庭的种种困难来到云南,非常不容易,在云南服务期间,他作为队长,带领17名队员圆满完成了志愿服务任务,以优异的表现赢得了服务单位和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
同济医院党委书记于莹对团市委给予同济医院青年这样一个难得的锻炼平台表示了感谢。她说,李少辉同志是医院的优秀青年医生,此次援滇经历更为他的成长写下重要一笔,医院将继续关注他的成长,同时,也希望李少辉的援滇经历能够激励更多的同济医院青年投身志愿服务项目。于莹书记表示同济医院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参与各种志愿者工作,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进一步深化医院志愿者工作,并将志愿者经历作为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手段。


去年8月,李少辉积极响应上海团市委及学校号召,经过层层选拔,光荣成为上海市第16批青年志愿者赴滇服务接力队的一员,并担任总队长,奔赴云南红河州蒙自市人民医院等地开展医疗卫生志愿服务工作,经过半年的踏实工作,用自己的行动和工作践行了同济精神。
“我们就代表了上海”
李少辉来到服务地后,从医疗、教学到科室管理各个环节入手,做了大量的扎实有效的工作。诊治病人1000余例,完成手术200余例。自从来到蒙自,他从未有过一个完整的休息日。不论白天黑夜,只要有病人找到他,他都第一时间给病人诊治。从耳鼻咽喉科到头颈外科、口腔颌面外科,李少辉开创该院手术史上十数个“第一”:第一例鼾症UPPP手术、第一例腮腺肿瘤切除术、第一例外耳道肿瘤切除术、第一例鼻腔鼻窦内翻型乳头状瘤切除术、第一例鼻咽部活检术……。
作为总队长的他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志愿医疗工作,更要凝聚全队队员,发挥出每个人的优势和特长,他建立援滇队员的微信群“大爱在滇疆流淌”,实时地关心每一位队员,及时准确地掌握着每位成员的工作动态。在他的努力下,上海援滇团队圆满完成了志愿者工作,获得沪滇两地的群众及领导的赞扬和肯定。用他的话来说,“对当地群众来说,我们就代表了上海,代表了技术和水平,代表了品质和风格,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不仅要留下技术,更要留下队伍”
同济医院现任党委副书记高原曾在1999年作为同济医院第一批援滇志愿者,他强调,“到云南进行医疗支援,不仅要留下技术,更要留下队伍,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李少辉秉承同济人踏实进取的风格,更胸怀担纲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学术讲座、教学查房、示范手术,他手把手地教授手术技巧,切开、止血、缝合、打结,每个步骤都毫无保留地教给当地的医生,他把上海的先进技术和他15年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医生,真正把技术留在云南、把队伍留在云南。在他的积极参与下,2013年12月30日,蒙自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正式成立,其间,他担任了筹备建科的总体设计,从诊疗室、听力检查室、内窥镜室到病房、治疗室、示教室、睡眠监测室,每个房间的布局和功能等细节他都精心策划。
“服务云南一生一次,关注云南一生一世”
来过,便不曾离开,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李少辉有无怨无悔的付出,更有无法割舍的情怀,“服务云南一生一次,关注云南一生一世”。在这里进行服务的半年是短暂的,但更要为云南的长期发展、沪滇的长期合作添砖加瓦。李少辉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云大医院耳鼻咽喉科取得联系,建立了蒙自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和云大医院耳鼻咽喉科的绿色转诊通道,为当地患耳鼻喉科杂症患者解决了就医之忧。他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联系,广泛接触,共同探讨红河州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红河团州委及服务地单位深入交流,明确待需的服务单位岗位,为下一批上海青年志愿者的工作做好铺垫。

自从1999年起,累计有57位同济医院的医师赴滇进行志愿服务,他们不仅挽救了一批批当地无法医治的危重病人的生命,同时也为当地医院培养了一批批业务知识过硬、工作能力较强的骨干医师。至今,同济医院医疗队共接诊门诊7000余人次,开展各类手术近3000台,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卫生事业的发展,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条件。这些同济人,用青春和智慧谱写了一曲曲同舟共济和互助友爱的赞歌,并且,将一直传唱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