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榜样的力量 >> 正文
返回
徐陈昊义:温暖你我,同心同行——医学院 2016-2017学年优秀学生标兵
  发表时间:2018-11-08  阅读次数:

温暖你我,同心同行

2016-2017学年优秀学生干部标兵

医学院 2013级本科生,2018级博士研究生徐陈昊义

 

“温暖你我,同心同行” 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他也确实在5年的时间4次前往云南乡村,亲身践行了这句话。从初入大学时的只顾学习,到活跃在公益活动之中;从性格内向,到活泼开朗;从对未来充满迷茫困惑,到找到自己热爱的方向并坚持努力,他在一次次的公益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并带领着身边的同学、朋友、家人融入到公益的大家庭中。

他曾任医学院团学联主席、班长、彩云支南协会寒暑期实践负责人,也荣获上海市本科优秀毕业生、同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同济大学优秀学生标兵、同济大学优秀学生、同济大学十大杰出志愿者、国家奖学金、校级奖学金等荣誉。

他就是2013级本科生、2018级直博生徐陈昊义。

1

接触公益,走出迷茫

大一时的他,和很多人一样,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宅在宿舍,鲜有学生活动或娱乐活动,只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并不知道改如何有意义地度过大学生活,成为一个自己所认可的人。幸运的是,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徐陈昊义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了彩云支南的暑期实践活动,经过层层选拔、面试,在7月份站在了云南省石龙小学的讲台上。他在叙述当年暑期实践经历的时候,满是幸福,他说,他未曾想到,短短十天的时间,能让他与当地的孩子从素昧平生到相熟相知;与团队的伙伴相互扶持、取长补短。他认为,公益活动中的人们都在为着共同的一个目标和理想所努力,彼此之间传递着温暖,而这也恰巧是他喜欢的。同心同行,找到他所热爱的方向,并有着一群陪伴在身边共同奋斗的伙伴,对他来说,是件莫大的幸事。于是,他便下定决心,要在公益活动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2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投入公益活动之后,徐陈昊义发现公益活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倘使只是作为一名公益活动的参与者和践行者,那么胸怀满腔热情即可,但倘使要做一名组织者、革新者,空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把的时间、精力、能力,于是他开始充实自己,去关注社会学、人类学领域的理论知识,参加各类分享会、交流会,通过不断地充实自己、更新自己,在性格、能力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可以有条理地梳理想法、流畅地表达分享、冷静地处理事情。然而,因为他每年寒暑期就往云南大山里钻,父母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多次劝他休息,因为占用了大量时间,老师也曾要求他多投入些时间和经历在科研上。但他始终铭记着第一次前去云南的经历,并且告诫自己,这是自己心里所热爱的事情,既然如此,便不要被外界的功利色彩而侵蚀内心,要坚持下去,用心做好。同时,他不断呼吁着更多的人加入到公益活动的行列中来,在他看来,大学生是现代社会最具活力的群体,所以他积极在学校、学院层面分享自己的经历,将心比心,不断拉拢共同前行的伙伴。

3

学行兼顾,全面发展

在投身公益活动之时,徐陈昊义也始终不忘自己作为学生的本分——学习。“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是他能够合理协调好各项事务的要义所在。他认为,在学习上,重在理解理解记忆,学会融汇贯通,高效利用时间,不要被手机、游戏分心;而该休息时,则充分休息,以便恢复精力。此外,他尽可能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一些琐碎的事情,比如背单词、练字、看新闻等,看似不起眼的10分钟,每天积累下来,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

重新出发,逐梦远航

徐陈昊义在6月份完成了5年的本科学习,作为直博生的他将继续在同济展开他6年的研究生学习。面对身份的转变,他说:“我已经坚持公益活动5年了,这期间收获的远比付出的要多,公益活动在温暖他人的同时,也在温暖着我自己。接下来的6年直博阶段,我也将继续坚守在公益路上。而我也希望自己能怀揣着对公益活动同样高涨的热情,投身到科研工作中去,将公益与医疗相结合,解决患者们的困难。”

我所坚持的,是一种态度,一种交流,一种力量

同心者同行,未来的路上,期待你我的相遇

 

 

记者:刘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