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榜样的力量 >> 正文
返回
张文津:扎根本职求创新,志存高远显情怀——2018年同济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
  发表时间:2018-05-03  阅读次数:

张文津:扎根本职求创新,志存高远显情怀

 

所在单位:土木工程学院

出生年月:199311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职称:

获奖情况:

2015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2017年同济大学110周年校庆优秀学生代表

2015-2016年同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2017年首届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术先锋”

2015年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二等奖

2014年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成果特等奖

2013年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

2014年全国高校土木工程论坛结构赛一等奖

2014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

2014年第八届亚洲地区土木工程邀请赛三等奖

2015年上海市陈嘉庚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二等奖

2015年同济大学“卓越杯”科技创新竞赛特等奖

2015年创新项目入选“土木百年优秀创新项目”

2014年同济大学应用力学创新竞赛一等奖

2013年同济大学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

2015年任第十四届华东地区结构设计邀请赛同济大学学生指导(指导团队获得特等奖)

 

个人事迹:

浓厚兴趣,是他深挖专业内涵的动力;高远情怀,是他砥砺青春梦想的羽翼。他睿智专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用担当和责任肩负起时代的重托,诠释着青年激扬青春、敢于挑战的勇气。他是清泉,终将成为未来磅礴的洪流。

    微信图片_20180507135144

一、源起兴趣,忠于责任

张文津同学很早就对结构设计和土木工程非常感兴趣,这成为了他选择土木工程专业的动力之一,通过课堂上的正式学习,他对力学等一些在别人看来较为枯燥的专业课更是听得津津有味,这就是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最好例证吧。让张文津同学扎根专业、专注学习的除了兴趣之外,还有他高度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不仅是他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更是他对社会的投入,正如张文津同学自己所言:“我觉得自己是一名大学生,正值青春最宝贵的四年,我不希望虚度四年光阴,我觉得学习以及专业的基本功是我未来重要的奠基石,所以专业课是一定要学好的;另一方面就是一种社会的责任,因为土木工程是造房子的,关系到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或专业基础不过关的话,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通过近几年的学习,张文津同学对土木行业已经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目前的土木行业是从黄金转向白银,行业的内部调整变化很大,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成为新时代的土木人。

兴趣与责任筑成了他脚踏实地重基础的根基,专业学习无可挑剔的他熟练掌握ANSYSABAQUSLS DynaOpenSEES等多款有限元软件,不仅能够独立完成多类结构设计与分析,还完成参与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建筑基础设施事业部课题、同济大学“盛飞云”奖教金项目。硕士在读期间,他直接参与了近十项实际工程,独立承担了建筑抗震弹塑性分析、建筑抗爆破坏机制模拟、建筑抗倒塌性能分析、超高层建筑能耗分析、桥梁施工模拟等研究工作。“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对待学业积极主动,学位论文研究成果较突出”,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导师李国强教授在推荐其攻读博士学位时所写的评语。

二、素质发展,引领创新

本科在读期间,张文津就已获得了国际级、国家级、上海市级、校级结构设计竞赛奖项十余项。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张文津同学也积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投身于各类创新活动。作为同济大学BIM学生俱乐部主席和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社团联主要负责人,他经常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推进校内学生了解专业前沿对接校外资源,促进校内外联动发展;并且通过加入该社团,弥补了他很多知识方面的缺陷,他也了解到很多学科之间的融合以及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差别。他还多次代表同济大学参加专业竞赛,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同学中间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特别是他作为第一完成人负责的创新项目《悬吊楼板在巨形框架结构中的减震效应》代表同济大学获得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二等奖,这也是土木学院近十年来在“挑战杯”创新竞赛(“大挑”)中取得的最好成绩。该项目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三项、上海市级奖四项、校级奖项若干项,代表同济大学多次赴校外参展。

各种素质拓展的训练磨砺了张文津同学的心性,培养他精于合作的团队意识、磨砺创新的活跃思维,更修炼了他志存高远、放眼全局,紧跟时代的脉搏的毅力。20164月,张文津与同济大学土木学院的5名硕士、博士校友共同成立了“小同人工作室”,面向社会承担工程设计咨询与有限元分析课题。在不断地探索与创新的发展中,他所在的工作室成立至今已营利愈二十万元,并与业内龙头平台、培训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创收的同时张文津同学也不忘初心,通过公众号定期分享专业理论与技术推文,获得了在校学生和业内同仁的一致好评。

三、乐于奉献,情理兼修

实践丈量青春,奉献饱满青春是张文津同学的笃行写照,自20159月起,他一直担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九班、十班班主任助理,在助理岗位上,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真诚待人、勤恳敬业,时刻以共产党员的要求督促自己做好手上的每一件小事,为身边同学树立起榜样,把和本科学生之间形成的“一对多”的帮扶和“多与一”的共同成长有机结合。他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而且还督促帮扶身边的同学,他曾担任队长,拉上身边的同学一起参加“挑战者”杯,他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生活理念完全感染了身边的同学,组内的一些同学,对他的态度陌生到敬仰,每个人从独立的个体最后凝结成一块坚硬的石头,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虽然,思路清晰、睿智清醒的张文津同学在专业和工作上始终保持着一丝不苟的态度,但其实在生活中,他还是一个饱含诗性情怀的青年,热爱生活、喜欢作诗。他对生活的细腻贯透在生活的每一细节中,只要是能够触动他一丝情愫的情境,他都会通过诗表达出来,在同学们眼里他不但是睿智的理工男还是感性的诗人。

通过社团的丰富经历,张文津同学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同时通过这项学生工作,他得到了一些工程实践的机会,但是他认为每个人是有不同的维度的,一个维度是自己的专业,一个维度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仅仅是自己专业技术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如何与别人进行沟通与协调,怎么调动大家共同完成一些事情。他觉得自己的管理以及如何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深耕起清秋,熙攘自流尘。浅望非簪笏,何故问西东。”张文津同学以一名同济学子应有的社会情怀与责任担当,切实肩负起新时代下中华青年的历史使命,用行动践行着青年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