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榜样的力量 >> 正文
返回
范国鑫:有温度的年轻医生,新时代的担当青年——2018年同济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
  发表时间:2018-05-03  阅读次数:

范国鑫:有温度的年轻医生,新时代的担当青年

 

所在单位:医学院

出生年月:199310

政治面貌:预备党员

职称:

获奖情况:

2017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17年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年度贡献奖”

2017年上海市高校“科技创业杯” 创新创业奖

2015年上海市高校“科技创业杯”二等奖

2015-2016两届同济大学医学院“博思”论坛医学分论坛“最佳研究奖”

2017年中华医学会第十九届骨科学术会议暨2017COA骨科创新与转化奖 三等奖

2016年博士国家新生奖学金

2017年博士国家奖学金

2011-2012年郭谢碧蓉奖学金

2011-2012年同济大学优秀团员   

2010-2012年同济大学优秀学生(2次)

2010-2011年国家励志奖学金;社会活动奖                  

2010-2012年同济大学学习奖学金二等奖(2次)

2013-2015年同济大学学习奖学金三等奖(2次)

2017年同济大学大学生年度人物

2016年上海市高校“科技创业杯” 一等奖

15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上海市一等/校内选拔赛特等奖

14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上海市一等/校内选拔赛特等奖

13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上海市一等/校内选拔赛特等奖

第十四届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上海)  一等奖(14年第4次出现最高奖项,同济首获)

第一届中国脊柱疼痛介入和微创外科学术会议“优秀青年医师论文”一等奖

上海市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上海市科学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提名奖

 

个人事迹:

触摸脉搏,那是他在感受生命的心跳,倾听心声,他在用年轻的生命化解矛盾,抚平伤痛,做有温度的医生是他不懈的追求。青春他不曾辜负,时间他争分夺秒,为了手中的手术刀和身上的白衣,用爱和信仰,在平凡中创造奇迹,见证生命的力量,济世救人,他将一直在路上。

    微信图片_20180507135152

一、以勤积累梦想医始,于好学问全面发展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从踏入以医学起家的同济大学的校门,这位年轻的医学生就下定决心要走出同济医学生别样的风采。学而知新,不辞劳苦,学习的苦在范国鑫同学这里变得异常有意义而充满热情,保持亢奋、积极、好学的学习姿态,在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生活动等方面追求全面发展,似乎对自己,他总是难以停的下脚步,青春在他这里容不得挥霍,时间在这得到最好地利用和充实。

而这份拼搏和闯劲也让他收获满满、感动满满。从本科至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共30篇(I区杂志8篇),相关成果发表在The Spine Journal, Bone Joint Journal, Int Orthop等骨科I区杂志,拥有发明专利10项(已授权6项),荣获国家级奖5/市级奖13项。近期专注于医学影像的人工智能与手术机器人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已投稿至影像科顶级杂志Radiology.其中,所研发的骨科定位机械导航系统成功得到转化获得国家FDA批准并上市应用于临床,荣获2017上海市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15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第十四届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上海)一等奖、2017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年度贡献奖”等10余项重要奖项,也获得了上海市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同济大学“优秀学生”、“励志之星”、“2017同济大学年度大学生”等荣誉称号。并投身社会实践与学生工作,历任医学院团学联副主席、同济大学医学院临床一系团学联主席等学生干部职务,参与多项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获得同济大学优秀团员、社会活动奖学金、2012年同济大学“红色青春知行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校级优秀个人、第五届临床技能大赛华东赛区优秀志愿者等重要奖项和荣誉。

青春在这里展开的刚刚好,他用青年人的朝气和活力告诉我们青春的正确打开方式,用努力和拼搏告诉我们不负韶华莫问前程的率性生活,用热血和实践告诉我们保持初心继续前行的可贵。

二、执柳叶刀镌刻仁心,于脊梁骨谱写仁术

医者仁心,本应就是耐得住枯燥,心怀的下苍生的角色,手中握着的手术刀不仅仅是医病救人的工具,更也是决定了别人生死存亡的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戏谑,医生和病人之间从不是冰冷的手术台或是病床连接的,而是一颗爱人、善待人的心,这是医生的信念,也是范国鑫同学努力的方向。

如何和病人换位思考?如何重建医患之间的信任问题?这些在打架看来早已经避而不谈的话题成为了激励他在医学的领域中不断创新和实践的动力,在范国鑫同学看来,医生的临床研究,必须立足于临床,服务于临床,找到突破点或者说力的作用点,确确实实解决病人的需要、临床的需求。这可能跟很多其他学科的创新不太一样,很多学科的创新可以“无为”,但是临床研究就是要“有为”,用科学技术推进医学的发展。

于是他积极投身于医疗实践和创新之中,当看到自己的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疼痛难忍的时候,他心为之痛苦,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在脊柱微创领域攻克这个临床难题。于是,他从实习开始,便开始着手脊柱微创手术相关的产学研课题研究,旨在研发一款实用的定位机械导航系统解决脊柱微创手术中精准定位的问题。并积极推广医疗器械等,在一年多的学术推广过程中,全国17场知名的骨科学术会议上都出现了定位机械导航系统的身影,在中华医学会骨科年会上还开展了大型的定位机械导航系统专场卫星会。定位机械导航系统终于获得了国家一、二类医疗注册证书,半年内累计帮助246位患者减缓了病痛。

三、守初心饮水思源,承医古砥砺前行

有人说医学人文很重要,但在范国鑫同学看来,医术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回顾整个医学的发展史,背后的绝大部分动力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从望闻问切诊断,到如今非常依赖影像设备、生化检验等手段来确诊;从一副草药可能“包治百病”,到现如今通过提纯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或者化学合成,去对症下药,精准治疗;从开刀没麻醉,没有无菌意识,感染死亡率极高,但如今微创手术,机器人手术走进人们生活。这也是他能够一直在学术创新和技术创新上不断努力的重要原因。

云帆学术节便是他梦想最开始的花,提出搞云帆学术节时候困难重重,最困难的就是创新学分认证,这个得得到学院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一个新生的学术节,什么都是零起点怎么让学院相信是有含金量值得肯定的呢?他沉下心,调整战略,从办高知论坛开始,先请医学大咖、网红老师来开讲座,吸引学生参与,然后再去拿创新学分认证,整个学术节一系列活动下来,场场爆满,学生受益颇丰。到如今学术节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丰富,成为学院的常规活动之一。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范国鑫在学医的路上坚持着最初的热情,自己的爷爷得骨肿瘤去世,这对他影响极大,也让他明白了健康对于生活的意义是如此的重要,作为一名医生对于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家庭的重要作用。这份学医的初心,在这条探索的艰苦之路上,愈久弥坚,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借用科学技术推动医学的发展,对医学发展有所贡献。

    展望未来,范国鑫同学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从病人需求出发,坚持医学创新与转化,以医工结合的优势唤起人们对百年同济的最强印记,承担起更多人、更多家庭的寄托和未来。